蝌蚪五线谱首页
科技热闻
百科探索
科幻世界
科知故事
名家专栏
切换到窄版
蝌蚪社区
科学融入生活,这里有你的一切精彩
快捷导航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社区首页
Portal
版块
BBS
酷玩
生活
活动
往来
版块
›
论坛版块推荐
›
生活
›
博物
›
10个问题带你了解首个“中国航天日”
0
3953
10个问题带你了解首个“中国航天日”
kepu007
于2016-4-25 14:25:18发表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推送
转播
分享
精彩推荐
更多>
更多>
自闭症患者的大脑更对称
无论人脑长什么样,左右半球往往不是彼此完美的对称。
北方有佳人
2050年元旦,一场鹅毛大雪悄然将城市笼罩其中
智能特工
鲁大地一早赶到科技大楼,因为今天比较特殊……
热点动态
更多>
第九届“光年奖”原创科幻征文大
2020年第九届“光年奖”复审结果
2020年第九届“光年奖”初审结果
“幻”想未来
“蝌”跃“幻门”
光年之星
白骨夫人
日出日落
2020年第九届“光年奖”初审结果
囚 禁
精品专区
幼儿园缎带做花的教程 简单缎带花怎么做图
落叶手工作品图片 简单把树叶做成美丽的挂
幼儿园手工制作水母挂饰的方法简单又可爱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第五个迈进“太空俱乐部”的国家。今年3月,经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开始每年4月24日被设定为“中国航天日”。
2016年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为什么要设立“中国航天日”,设立航天日有什么重要意义?十三五”期间我国航天有哪些大手笔?中国人何时登月探火?小科带大家了解一些“中国航天日”必备的航天知识。
“神七”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成功实施出舱活动
“中国航天日”为何选在4月24日?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起,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为什么将这一天设为“中国航天日”?
这是因为: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开创性、奠基性成就。这也使我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第五个把卫星送上天的国家,正式成为“太空俱乐部”的一员。
把第一个里程碑这个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事件设为“中国航天日”,是很具有代表性和纪念性的。
航天日期间,将在全国各地开展系列活动,包括“中国航天日”论坛和科学讲堂、科普展示、航天公众开放日、院士专家进校园等。
东方红一号卫星
世界航天日:
1961年4月12日,人类首次遨游太空。27岁的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在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零7分发射升空,并按预定时间进入空间轨道,在太空围绕地球一周飞行108分钟后返回地面,完成了人类第一次征服太空的壮举。
从1969年起,人们把每年的4月12日称为“世界航天节”,有时又称“世界航天日”。
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
为什么要设立“中国航天日”?
传承民族精神。设立“中国航天日”是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励中华儿女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迫切需要。
建设航天强国。设立“中国航天日”,使航天人及所有科技工作者能够拥有自己的纪念日,可有效激励航天人以及全国的科技工作者,以中国航天创业史为教材,以航天英雄为榜样,在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鼓舞激励下,献身航天,献身科学,不断攀登新的科学高峰,再创新的辉煌。
激发探索精神。设立“中国航天日”,可有效地激发全国青少年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崇尚科学家的热情,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航天人自主创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民族精神,积极投身科技事业,努力探索与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造福全人类,以所学的知识报效祖国。
我国航天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里程碑?
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开创了中国航天的第一个里程碑;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开创了中国航天的第二个里程碑;
2007年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开创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
46年来,中国已成功发射了200多颗卫星、10艘飞船和1个空间实验室。其中,“北斗”系列导航卫星、“高分”系列对地观测卫星、“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等应用卫星,助力经济发展,服务国家安全;“悟空”暗物质探测卫星、“实践十号”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等,推动我国空间科学迈向世界先进水平。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等新一代火箭,正在托起中国航天的未来。
神舟飞船与天空一号交会对接
“十三五”中国航天有哪些大手笔?
据悉,在载人航天工程方面,今年,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2017年,将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交会对接;2018年前后,将完成研制并发射“天 和一号”空间站核心舱,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的重要起点。
在探月工程方面,2017年,“嫦娥五号”飞行器将发射并完成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三个自主掌握月球探测返回技术的国家;2018年,将研制并发射“嫦娥四号”飞行器,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在火星探测方面,中国计划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一步实现“绕、落、巡”工程目标。
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方面,将研制发射“高分六号”、“高分七号”等5颗卫星,全面完成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建设,实现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分辨率的观测。
在空间科学与应用领域,今年,将发射中国首颗空间天文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和X射线脉冲导航卫星,使中国天文学在高能天体物理领域实现地面观测到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式发展,建立大尺度时空基准。
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二号全球组网系统,形成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能力。
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发射
中国人何时能登上月球?
47年前,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首次留下人类足迹,实现了人类登月梦想。那么,中国人何时飞到月亮上去?
中国探月工程采取“绕”、“落”、“回”三步走,在2020年之前均为无人探测。事实上,三步走的月球探测,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为将来的载人登月做准备——走通地月之间的道路。
据悉,中国航天部门正在对“载人登月”进行组织论证。通过无人探测已经具备一定的技术基础,只是目前的运载火箭想要送人还“力不从心”。
专家表示,无论是出于中华文化对于月球的向往,还是鉴于月球独特的资源环境及其利用价值,中国人都应尽快登上月球。
玉兔号月球车
“嫦娥”系列还会后续发射吗?
自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以来,月宫里的嫦娥便不再寂寞。至此,她已有三个“姐妹”相继升空——“嫦娥一号”成功绕月,“嫦娥二号”成功探月,“嫦娥三号”成功落月。
“嫦娥三号”降落的地点是月球虹湾区,这是人类航天器第一次着陆该区域。它和玉兔月球车拍摄的迄今为止最清晰的月面高分辨率全彩照片不久前首次公布,让全世界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月球,也给全世界科学家研究月球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自2013年12月14日月面软着陆以来,“嫦娥三号”目前已超期服役一年多,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纪录。
未来两年,嫦娥将再迎来两个新“姐妹”——“嫦娥四号”预计于2018年实现人类航天器第一次着陆月球背面;“嫦娥五号”计划2017年前后实现“奔月落月—采样—返回地球”,中国科学家将用自主获得的月球样品开展深入研究。
2010年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
“天宫”里怎么样了?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有了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多个重要时刻,2011年 11月3日天宫一号实现与神舟八号飞船的对接任务。2012年6月18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对接成功。神舟十号也在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与天 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如今,“天宫一号”已正式“退役”,“天宫二号”即将“上岗”。中国计划在今年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将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
“天宫二号”在轨飞行期间,任务颇多:接受航天员访问,完成中期驻留任务;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交会对接,突破和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和应用试验;开展太空维修实验,为建造空间站提前开展相关技术验证。
我国的空间实验室
我们离火星还有多“远”?
去年,无论是NASA的科学发现,还是电影《火星救援》的热映,人类关于火星的好奇都达到了一个新高度。那么,中国人到底离火星还有多“远”?
据悉,中国已经批准立项火星探测任务,中国火星探测器计划在2020年火星探测的最佳窗口时间发射,实现对火星的环绕和着陆巡视探测。
现在能够在火星上着陆巡视成功的有美国,着陆的有俄罗斯,中国要能够一步到位,是一个很大的跨越,它可以研究火星的土壤、环境、大气,以及火星上的水,因为研究这些还是要研究人类自己。
火星探测,中国航天的下一个目标
中国北斗何时全球织网?
众所周知,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那么,中国人的“北斗”如今进展如何了?
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按照“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稳步推进:2000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12年中国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导航服务能力;2020年前后,北斗导航系统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截至目前,中国已成功发射22颗北斗导航卫星。而用于全球组网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将首次采用新型导航卫星专用平台和全新设计的导航信号体制等。根据计划,2018年将率先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基本服务。
北斗导航卫星系统
航天跟老百姓有啥关系?
航天工程的发展,这不仅是科学家与航天迷们需要关注的事情,航天是为推动科技进步,也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人类从太空里带回的技术正改变着地球人的生活。那么,中国航天的成就中,普通民众正在分享哪些红利?
据介绍,目前,中国空间应用广泛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以高分、风云、海洋、资源为代表的遥感卫星,在农业、林业、国土、测绘、水利、住建、环保、减灾、交通、气象、海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信卫星形成了稳定高效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导航定位卫星步入了产业化的发展轨道。
此外,中国的各类卫星应用取得显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为例,已成功发射多颗卫星,18个行业1100多家单位和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通过高分应用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高分数据共享,不断扩大专业化、业务化的应用。
(内容综合于网络)
中国航天
,
中国人
,
国务院
,
东方红
,
莫斯科
相关帖子
•
出境游去哪儿最好玩?
•
孕期科学运动应把握这些原则!
•
新型“订书机”可用于心脏手术!
•
以神之名
•
拳手,演员 ,剧作家
•
拳手,演员,剧作家
•
以前看不懂鲁迅,现在再看满眼泪花
•
粒子的世界
•
太空婚礼进行曲
•
冰雪桥
梅森: 比起任何特殊的科学理论来,对人类的价值观影响更大的恐怕还是科学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共 0 个关于10个问题带你了解首个“中国航天日”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16-4-25 14:25:18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新闻
热新闻
冷知识
独家策划
高清图片
百科
知道分子
探索解密
电影+游戏
人文地理
科幻
科幻小说
科幻画
科幻名家
科幻资讯
互动
蝌蚪社区
酷玩
生活新知
蝌蚪活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共 0 个关于10个问题带你了解首个“中国航天日”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2016-4-25 14:25:18